在半月谈的报道中,评论员王恒志指出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即“苏超”)已成功举办至第五轮,单轮场均观众数已经突破3万,最高单场达43617人。从外场,场外还有更多人在商圈、广场等第二现场观看比赛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“苏超”的火爆,互联网开始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,一种源自“苏超”的粉丝,被认为“苏超”能够拯救中国足球,另一种则源自“职业球迷”,被视为“苏超”是业余水平,极在引导职业足球的发展方向纯属“碰瓷”。
实际上,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,但行业整体发展而言,却并不意味着无法跨越的鸿沟。事实上一种冲突表达的是丰富多样的关系。三人行必有我师,业余的“苏超”同样具有资本给职业足球“上课”的潜力。因此,“苏超”让全社会看到了解足球的“根”在群众,足球文化的培育、足球氛围的营造都离不开深植于深厚城市的土壤。
每个周末,在“苏超”的赛场内外,半月谈记者最明显的感受是,对于球迷的坚定真实,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地在为球队加油。这个周末,每个球队都会以城市为名,通过与城市文化的情感关联,来达到引导群众对足球的关注与热爱,并形成足球文化认同,并创造广大的群众基础。
当然,如何培育这种热情,在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,以便得到以发展的足球赛事,也是正是关注这一行业的一大挑战。在未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家的“主队”,当青年训练的重要性被真正意识到,基本的职业足球能在更大众生存的基础上,进一步挖掘出足球的“精气神”。